市县动态

从“云冈风波”到大同蝶变的启示

编辑时间:2024-04-28      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4-13992
主题分类:
 工作动态/ 市县动态
来      源: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成文日期:
 2024-04-28
标      题:  从“云冈风波”到大同蝶变的启示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4-04-28

山西省原副省长张平在最近一期《山西文学》刊登文章,记叙了他曾亲历的“云冈风波”。当年,时任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维护和修复,引发不少争议。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担心种种举措会如一些非议所言对云冈石窟造成更大破坏,于是连夜赶往现场调查。最终发现,维护修复工程对于云冈石窟而言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这场“风波”最终被证实是一次误判。


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名闻天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但在十几年前,因气候变化、蓄水截流、煤矿开采等因素,导致云冈石窟所在区域水源枯竭,常年尘土飞扬。煤矿开采和二氧化硫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酸雨侵蚀,对云冈石窟更是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保护文物,也为了给大同谋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耿彦波主持在云冈石窟一带关闭迁移数十座煤矿,恢复生态,改道云冈石窟上方的运煤公路,封闭云冈四周山岭通道。在石窟前沿山沟和四周蓄水筑池,还原云冈石窟区域小气候。


对云冈石窟的保护,是当年大同发展方向发生重大转变的一个缩影。尽管遭受了诸多不解和非议,但实践最终证明,转型发展的超前谋划和务实行动,让大同褪去了“北方煤都”“中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的标签,从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枯竭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当厚厚的煤灰消散,千年历史古城的面貌更加清晰起来,向旅游城市转变也有了更好的基础。


大同的蝶变,昭示着古老的遗址与现代的城市可以实现和谐共生。也启示我们,思路决定出路,实干才有实效,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和真抓实干,就不会有一座城市的焕然一新。


且看十几年后的今天,仍有个别地方存在文物保护意识薄弱、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认识错位等问题。去年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发现,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卫辉等地违规挖砂采石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导致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赵长城遗址遭到破坏。


唯有先转变思想,才能做到环保与文保相结合,自然与人文互交融。同样在河南,郑州市从2017年开始实施“生态保遗”工程,建成一批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既扩展了城市生态空间,又能让人们在更好的环境中了解历史文化遗址。


实践证明,保护和发展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整体。保护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要优先考虑、必须要做的事。一味谈发展而不谈保护,只看眼前而不看长远,教训是深刻的。只有更好地保护,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对于类似大同的传统资源型城市来说,以历史的、全局的、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梳理和保护好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最大的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许多城市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方面仍面临许多问题。这就要求各地党政领导以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动真碰硬,始终坚持“发展是政绩,保护也是政绩”,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利益面前不动摇,保护好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宝贵资源,保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保护中谋发展,终将立下无言口碑。


来源:中国环境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