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向绿而行的“加减法”——长治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环保工作纪略

编辑时间:2022-03-30      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2-23947
主题分类:
 工作动态/ 市县动态
来      源: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成文日期:
 2022-03-30
标      题:  向绿而行的“加减法”——长治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环保工作纪略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2-03-30

“发挥区位优势,在内外联动上先行;强化项目带动,在产业转型上先行;推动生态修复,在绿色发展上先行;建强县城载体,在城乡融合上先行;赓续红色血脉,在真抓实干上先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林武对长治提出“五个先行”要求。


“勇挑重任,高质量建设晋东南城镇圈;争做标杆,高标准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创优特色,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省“两会”期间,林武再次对长治发展提出三点希望。


从“五个先行”到“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省委对长治发展给予更高期望。在绿色发展上先行,向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迈进,长治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逐绿前行、善用“加减法”,厚植了城市高质量发展鲜明的生态底色,让上党福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做增绿“加法” 描绘城市底色



春风轻拂,百草回芽。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游人或三五成群,或两两结伴,寻觅春色,感受春光,成就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


坐落在滨湖区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长治一张高品质“城市名片”。2021年以来,长治按照自然生态、湿地风貌、滨水特色的原则,下大力气整治环湖环境,集中搬迁了湖周边的8个村2190户居民和130余户散乱污企业,建成全长43公里的环湖马拉松赛道、4.5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城市阳台、8.1万平方米的园林式文旅服务中心等,神农湖大桥更成为地标级的网红打卡地。


打造“15分钟生活圈”。在潞州区北环街、太行东西街等地规划建设30处“口袋公园”,将街头小角落打造成舒适优美的绿色休闲空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主城区形成以万达广场、八一广场、体育公园、南广场为中轴线,环状水系两侧公园、游园为核心圈的城市布局,星罗棋布的绿地游园,扮美着人们的生活。


海绵城市建设是长治市在城市发展中坚持绿色理念,做好生态“加减法”的生动缩影。2021年,长治市以全国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家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同时也是全省唯一入围的城市。如今,海绵改造正全力推进,形式多样的雨水收集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等场所,成为海绵城市的重要构成。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推进,打造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和人居环境体系。以建设石质山区水源涵养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林、丘陵山区生态经济林为重点,以太行山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交通沿线荒山、重要水源地造林、植被恢复等工程为载体,打造完备生态防护体系;以城镇绿化为中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基本形成通道林网林荫化、水系林网风景化、农田林网方格化、村庄绿化园林化的人居环境体系。




做治污“减法” 妆成诗画美景


“擦亮”蓝天,长治的脚步从未停止。走进首钢长钢公司,硕大的一个厂区,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却闻不到一丝烟味,看不到一点灰尘。厂区内烧结路边,树立着一个扬尘在线监测仪,上面实时数据显示此处空气质量为“优”。抓住钢铁、焦化这些排污“大户”污染治理的“牛鼻子”,长治坚持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升级改造、清洁取暖改造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大柴油货车污染管控力度,持续推进扬尘治理,全市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去年,该市优良天数为289天,同比增加24天,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5%,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第一。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早春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湖面上冰雪未融,栈道蜿蜒,亭台点缀,鹭鸟翩飞,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孕育着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人民。漳泽湖被誉为镶嵌在上党大地的璀璨“明珠”,依托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优越的生态资源,2018年3月,长治启动了滨湖区规划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下大力度开展环湖治理,村庄搬迁、湿地重建、植树造景、疏浚连通……“清水岸绿、一碧万顷”的漳泽湖美景得以重现,环漳泽湖的诸多景点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从漳泽湖环湖治理“落笔”,长治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河道岸坡治理和湿地修复等项目,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治理“五水同治”,2021年,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两个突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首次实现100%,27个国省市控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


“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累积性等特点,一旦土壤被污染,将很难恢复原状。”作为常年奔走在基层一线的环保人,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的工作人员深知土壤安全的重要性。去年以来,长治市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注重预防、保护优先,统筹谋划、分类施策,开展重点监管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全力推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该市将强化源头控制,积极推进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工作,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力度,强化工业固废物日常监管,全力打好土壤保卫战。



瞄定“双碳”“双控”“加减法”打好主动仗


“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抓好‘双碳’‘双控’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研究政策,抢抓政策窗口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补齐短板,立足实际谋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做实‘双碳’‘双控’工作矩阵。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牵牢能源革命‘牛鼻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供给、体制根本性转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实施电力、钢铁、焦化、化工、建材、有色和煤炭‘6+1’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通过技术改造、整合重组等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能效水平,推动企业加快迈过能效生产线,达到发展线,实现规模适度、引领创新、绿色环保、安全可靠、效益显著,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抓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绿色低碳交通与发展现代物流相结合,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积极推进供暖体制改革,推动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抓好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抓好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新技术引进推广,强化科技研发攻关,为减碳降碳提供技术支撑。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抓好示范引领,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生态示范区、工业园区、农业农村、旅游景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重优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3月17日召开的全市“双碳”“双控”工作专题会议上,长治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耳东以“十要”的清晰思路,强调长治要抢抓机遇打好主动仗,坚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长治力量。


向绿而行,善用“加减法”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五个先行”,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按照省委清晰的指引,载着省委的殷殷嘱托,长治市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奔赴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科学导报记者 来虹)

内容来源:生态山西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