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入黄河 | 全方位、一体化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编辑时间:2023-09-14
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3-27574
|
主题分类:
|
工作动态/ 市县动态
|
来 源: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
成文日期:
|
2023-09-14 |
标 题:
|
一泓清水入黄河 | 全方位、一体化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
发文字号:
|
|
发布日期:
|
2023-09-14
|
全方位、一体化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到2025年,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目前,我省十大建设工程的280个项目正在沿黄各县如火如荼有序进行,通过三年努力,全省人民将共同打造出一幅生态廊道美景,全境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河曲县把沿黄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关键之举,对黄河流域河曲段71.6公里进行切片分块,坚持“查、测、溯、治、管”,全面治理,形成合力。一是对全县12家企业排污、排气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制定“一企一策”整改方案。二是全面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三是对公路两侧及沿河岸坡两侧进行清理整治,七个沿河乡镇累计拆除违建181处、15126平方米。四是对黄河沿线道路雨水进行分段收集并处置,严防直排黄河。五是全面整治影响道路环境问题。六是开展沿河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同时,河曲县全面铺开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保护和治理齐头并进,全力推动项目工程落地见效。
9月11日,静乐县长居清平督导“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有关工作。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对标项目实施方案,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梳理总结项目建设过程中好的做法,积极探索面源污染治理的先进技术模式,建立和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为全市面源污染治理树立样板。要紧盯项目建设准入、实施推进、作用发挥等关键环节,明责任、细分工、传压力,统筹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建设稳步高效推进。9月1日,太谷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召开例会暨“一泓清水入黄河”安排部署会,全力推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会议强调,要做到底子清晰,环委会把所有问题分门别类梳理出来,形成问题清单、整改台账;要把质量作为工程的生命线,严格标准程序、严把质量关口,确保项目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度、检查、问责等机制用好、用实,把制度机制作为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地的根本保证。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施工队长”,一线指挥、亲自协调、全力督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近日,灵石县长陈昉就“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进行调研。他实地查看沿汾河污水收集处理、河道整治、防洪能力提升等工作,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并就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要求,要扛起使命职责,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奋力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目标早日实现。
9月11日,祁县召开“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专题推进会。县委书记李军要求,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如期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部门联动,细化任务分解,紧盯项目进度,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狠抓落实,着力在提升水质、强化监管、问题整改、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加快实现祁县“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总体目标,不断厚植祁县经济发展的生态底色。
9月7日,临汾市委常委、洪洞县委书记张潞萍,临汾市副市长乔飞鸿在洪洞县调研指导“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扛起使命职责,抓紧抓实生态化修复治理、城乡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等工作,从根本上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要在确保安全生产、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压实主体责任,严格按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坚持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增强环保意识,压实压紧责任落实,严格执行好各项环保措施,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当好生态环境保护“践行者”,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9月1日,翼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海林对“一泓清水入黄河”部分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他强调,再生水利用项目是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好“一泓清水入黄河”专班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调度机制,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地。要强化系统观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综合治理,全面抓好雨污分流改造、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治理等工作,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9月7日,曲沃县召开“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专题推进会暨9月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例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于乐强调,要直面问题,找准症结,确保各项指标稳步提升。在空气质量提升方面,各单位要认真对标对表,针对反映问题进行整改落实。重点做好渣土车的扬尘管理,加强施工方及建设单位的约束约谈,从源头上杜绝问题再次出现。水治理方面,相关乡镇、部门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在保证地方农牧业发展的同时做好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要建立良好沟通协调机制和应急反馈制度,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将柔性执法和严格执法相结合,劝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保障我县空气和水质量稳步提升。9月10日,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可新检查指导“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安全生产、项目建设进度及防汛等工作,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高效、快速推进。他强调,要抢抓施工黄金期,对照“一泓清水入黄河”每周事项清单,明确时间节点,把责任落实落细到部门、到人头,逐项推动,全力攻坚。各项目主管部门要集中力量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用实干作风推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要强化监测预警,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以来,河津市投资7.82亿元,实施五大建设工程共10个项目,全方位、一体化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确保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提质增效工程,推动城镇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城镇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五号排水站改扩建工程;实施工业园区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利用工程,加快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处理回用工程建设,提升废水处理能力,推动中水循环利用;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8月底全面完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提高农业农村污染防控能力;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方面,实施汾河支流瓜峪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园子沟人工湿地工程,推进入黄水系莫底沟废弃矿井酸性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实施水生态环境智慧化监管工程,建设汾河流域西梁桥断面水质标准站,构建“排水主体—入河排污口—国考断面”水质一体化监测体系。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9月6日,绛县召开生态环境保护暨“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专班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翔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效率、更优的环境,全方位加快项目建设;要强化问题导向,严格落实环保督察主体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所涉及乡镇要聚焦主责主业,忠诚履职尽责,防止敷衍应付。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及科学治理,营造“面面俱到”的环保氛围;要健全长效机制,对环保督察问题做到以上率下抓落实,分类施策抓整改,确保各项任务整改到位。9月11日,永济市委书记何伟深入涑水河(永济段)道路建设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督促推进建设进度,确保涑水河(永济段)道路如期高质量贯通。他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倒排建设工期,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涑水河(永济段)道路建设按期完工。要一体推进沿河两岸绿化工作,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环境。要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立足资源禀赋,把涑水河生态修复、道路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文化旅游相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