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尖草坪分局王珺--每一个数字都带着环保执法的温度

编辑时间:2020-10-29     

如果说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净化师,那么生态环保者就是环境的净化师。在太原环境监管的第一线,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忠于职守,默默奉献,敢于担当。这股坚实力量,是重塑太原蓝天、碧水与净土的希望。

王珺,中共党员,现任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尖草坪分局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入职生态环境系统24年来,他秉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先后获得各级荣誉五十多项。

两双鞋   上万人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全国人民的生活节奏。王珺不顾个人安危,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个电话,一个口罩,主动请缨,逆行而上,扑向抗疫第一线。1月28日午夜12时前往防疫点进行紧急会议部署,并连夜深入辖区内的农村和社区,展开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环境应急工作。

疫情垃圾的收集处置,成为他需要面对的最迫切、最危险问题。王珺来到疫情最前沿最危险的医院,与医院相关人员接洽,建立相关医疗废物废水处置方案,全力监督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将疫情防控做到了常态化、精准化。疫情最紧张时期,他一日三次,定时定点前往辖区各个医院,风雪无阻,不知疲倦。

2月4日,新华北小区首次确诊2例新冠肺炎病例,刚进家门还未来得及脱衣服的王珺,收到消息二话没说,转身赶赴工作岗位,第一时间来到隔离小区,挨家挨户敲门入户排查,全力切断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从那天起,他连续奋战14个日夜,逐户排查疫情。短短十多天,走烂了两双鞋,脚上生了水泡。每天回家后,来不及吃饭,就躺沙发上睡着了。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各行各业开始复工,学校也纷纷复学。王珺却一点也不松懈,他每天前往各个医院,有序监督检查疫情垃圾的拉运和转移,前往机场做好外来入境人员的垃圾监管,切断外来病毒入晋。虽然皮肤晒黑了,胳膊也晒得脱了层皮,但他的心却踏实得很——疫情防控网织密了,自己再辛苦也值了。半年来,王珺为抗疫防疫,排查人数过万。

 

两双鞋,上万人,是一个环保监察队员在疫情面前的付出和担当……

一颗心     一根筋

任何时候,人民至上,是王珺多年来坚守的初心。这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根筋”精神。

作为环保监察员,王珺的执着认真也经常让一些小散乱污企业“恨得牙痒痒”。为了说服一些“散乱污”企业关停,王珺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取缔。有一次,为了取缔一家“散乱污”企业,王珺在太阳下暴晒三天,晒得头顶和脖子都出来一片一片的红疹子。

这样的艰辛,24年来数之不尽,进入环保这支队伍以来,王珺每年穿坏六七双鞋,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在王珺看来就是普普通通的职业操守。

王珺的“一根筋”,还表现在他对信访工作的处理上。环境信访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群众的怨气和不满,王珺没有简单粗暴,而是耐心细致地疏导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做到凡举报,必有反馈和解决,不让一件举报漏掉。在处理信访举报的过程中,他严格恪守“及时到达现场、及时处理回复、及时监督整改”三个及时,已处理的举报全部达到“三个百分之百”要求。

除了腿勤,嘴勤,王珺还有手勤。每天必做的,还有笔录,一年平均要做一千多份笔录,一份笔录三百多字,王珺一年要往电脑里敲几十万字。这个工作量,非“一根筋”精神不能坚持。

多年来,他处理信访举报近万次,回访举报人近2万人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0余起,且件件无复议或诉讼,宗宗圆满结案。

一个节奏   一个方案

这些数据,在常人眼里,只是数字,但对王珺来说,意味着人生只有一个节奏——工作的节奏。这么多年,他每月最多能休息一两天,剩余时间就是没日没夜的工作。每天准点上班,但从未准点下过班。从早八点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是凌晨,是常有的事。

每年3月,全区危险废物申报,所有产生危废的企业都要申报,每逢这时,王珺都要一家家通知,一家家核对危废产生数量和种类,区内两百多家企业,每家都认真进行审核,有时累到站着都能睡着。

环保监察不仅仅要能吃苦,更需有创新精神。处理的信访案件多了,王珺就在琢磨,怎样能更好地处理信访举报?怎样能避免重复举报?怎样能减少举报的数量?为此,他编制了《太原市环保局尖草坪分局环境信访举报工作职责和程序》,三千多字、二十多条,对如何处理信访的各个环节都提出详细的标准,明确了工作要求。

因为王珺的努力,现在尖草坪分局每年的信访量从2006年的一千五百多件,下降到现在的每年三百多件。

 

数字最能说明一切,数字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努力。王珺,就是这样,投身环保24年,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始终将人民的幸福和健康放在心上,始终冲锋在环保监察一线,倾尽全力守护着万家灯火,也守护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信念。

 

    来源: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尖草坪分局

 

相关资讯